票房破5億,只是個開始!我斷言:徐崢這片會是下一部《藥神》 -
如果電影院能推出彈幕功能,《逆行人生》一定是第一個需要的。
這是徐崢 在《囧媽》之后暌違四年,又一部自編自導(dǎo)的電影。
這一次他飾演了一名外賣員,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演繹了一幕幕看似啼笑皆非的故事。
光看片名和預(yù)告片,很多觀眾會以為這是一部外賣員版的《人在囧途》,開懷大笑可以了。
沒想到在看影片的過程中,很多觀眾都表情凝重。
如果大銀幕上有彈幕,彈幕里一定會出現(xiàn)這樣的句子。
“本想看個喜劇,結(jié)果給看破防了!”
“徐崢,你是在我家安了攝像頭嗎?明演我了呢!”
“本以為是一部《人在囧途》,沒想到看出了《我不是藥神》的滋味!”
……
在皮哥看來,這就是典型的“預(yù)期違背”。
《逆行人生》并不是一部簡單的喜劇,而是一部披著喜劇外衣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這一點,從電影的影像風格就可以看出。
全片自始至終有很多空鏡頭。
城市街道,人潮洶涌,疲憊的身軀,張望的面孔,灰蒙蒙的色彩風格充滿了紀錄片的質(zhì)感,讓人幾乎認不出這是大上海。
巧合的是,3年前徐崢主演的《愛情神話》里,故事同樣發(fā)生在上海。
那一部里徐崢演的是小資情調(diào)的上海土著,整個電影的畫風清新別致。
這次徐崢演了一個失意的中年男人,畫風也變得嚴肅沉重。
整部電影客觀來說,主題基調(diào)還是借人物故事,來表現(xiàn)如何闖過生活的難關(guān)。
不過皮哥看完電影后,最大的感受不是這些。
這些只是故事表面呈現(xiàn)出來的。
但影片還有很多沒有明說的,徐崢藏在了某些角落,觸摸起來,如尖刀般鋒利。
如果我們看到這一層,會別有一番滋味。
01、
高志壘和上海中金女孩
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還只是禮貌的開場。
《逆行人生》觸及到的諸多尖銳的社會議題,則是徐崢對觀眾的一次充滿勇氣的“冒犯”。
房價泡沫擠碎、P2P暴雷、大廠裁員、年齡歧視、中產(chǎn)返貧、算法內(nèi)卷……
這些話題幾乎無死角輻射到了每個觀眾內(nèi)心的隱痛。
如果說楊德昌是華語電影的手術(shù)刀,能用銳利的刀刃切開社會的剖面。
那么徐崢就是一根針,觀影時我們甚至能聽到針穿破皮膚表層的爆裂聲。
這根針精準找到了穴位,對著觀眾一通猛擊。
徐崢飾演的主角高志壘,堪稱中年失意男人的集合體。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提問,中年男人最快返貧的方式是什么?
大家公認的幾個答案是:高杠桿貸款買房、老婆當全職太太、孩子讀國際學(xué)校、投資P2P項目。
好巧不巧,高志壘都遇上了,他不返貧誰返貧?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又有哪些?
上了名牌大學(xué),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其實就是個小鎮(zhèn)做題家;
進了大廠,錯把平臺當個人能力,直到35歲之后被優(yōu)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顆螺絲釘。
買房翻倍,投資賺錢,不過是吃到了時代紅利,卻以為自己是當代李嘉誠,中國巴菲特。
直到經(jīng)濟下行,吃進去的都要吐出來。
高志壘又都遇上了,他不倒霉誰倒霉?
很多人說這樣的角色有點夸張,怎么什么霉運都被他碰上了。
但其實現(xiàn)實遠比電影更魔幻。
前段時間,上海中金女孩的遭遇,不就是高志壘的翻版?
985畢業(yè),20多歲年薪百萬,最高點接盤千萬豪宅,人生即將到達巔峰。
隨后遭遇大幅降薪,房價縮水,房貸斷供,懷孕抑郁。
唯一不同的是,現(xiàn)實中的這個女孩從高樓一躍而下,成為令人唏噓不已的新聞頭條。
電影里,高志壘熬過了至暗時刻,成為了一名外賣員,開啟了逆行人生。
02、
逼真的群像:賈冰 的金句制造機,王驍 的2張面孔,馮兵 的溫柔
當然,把這樣的故事拍成電影,其實難度很大。
高志壘之前的身份,是年薪50萬的大廠P7級別的城市精英。
多數(shù)觀眾對這個群體不了解,電影在塑造時,可以遵循自己的表達理念。
高志壘后來的身份,是上海街頭送外賣的45歲大叔。
對于外賣員大家可太熟悉了。
整個中國的大小城市里,都穿行著黃色和藍色的外賣騎士,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和這些人打交道。
這種罕見的觀眾接觸度就決定了,電影拍得太真沒意思,拍得太虛又會不接地氣。
徐崢在虛實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
他在前期鋪墊得很扎實。
高志壘是如何成為外賣員的,如何加入外賣站點,從一個菜鳥變成單王。
甚至外賣平臺的細節(jié),接一單多少錢,一個差評扣一百,微笑掃臉不通過要封號三天……
從脈絡(luò)到細節(jié)都交代得很清楚,看完影片你甚至可以直接上崗送外賣了。
具體到高志壘這個角色,他的轉(zhuǎn)變也表現(xiàn)得很細膩。
前期放不下自己的精英身份畏手畏腳,成為“辣手摧花”后開始觸底反彈。
去前公司送外賣被嘲笑揶揄后,徹底“轉(zhuǎn)性”,開始放下臉面。
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邊靠智力開發(fā)小程序?qū)崿F(xiàn)降維打擊,一邊靠體力逆襲成單王,整個過程是立得住腳的。
影片對外賣員的群像刻畫得也很好。
賈冰飾演的站長外冷內(nèi)熱,滿嘴順口溜,堪稱本片的金句制造機;
王驍飾演的白血病患兒父親有著“老摳”和“慈父”兩副面孔;
馮斌飾演的卷王大黑,冰冷外表下藏著一個柔軟的故事。
鄔家楷 飾演的楊大山,熱心、毫無保留地幫助新人,微笑面對生活。
這些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在高志壘周圍,既增強了群體真實度,也讓高志壘這個人物更加立體。
以上為實。
影片最后的高潮戲,徐崢進行了藝術(shù)的加工。
他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輯,讓三個人物在時空里形成互動。
高志壘和小師父大山隔空競爭單王的殊榮。
兩個人一個人爬旋轉(zhuǎn)樓梯,一個人獨闖夜店,隔空斗法非常精彩。
而高志壘的老婆則敲起了架子鼓,愣是敲出了將士出征的氣勢。
兩個外賣員送餐這件小事,被整得像兩個超級英雄拯救世界,沉浸感十足。
以上為虛。
虛實結(jié)合,讓整部電影在真實的基礎(chǔ)上,兼顧了商業(yè)性。
高潮過后,高志壘并沒有逆襲。
他還是老老實實賣了大房子,搬進了老破小,女兒也沒能讀國際學(xué)校。
真正的逆襲,是和自我內(nèi)心的和解。
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足矣。
03、
跳下蘇州河的魚and脫下長衫的孔乙己
有人說徐崢還是那個精明的上海人。
選了一個大眾共鳴度高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更容易打造爆款。
這種聲音特別集中在上映之前。
但如果真正看完電影,就會意識到這種觀點還是片面了。
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電影,《逆行人生》不只是穴道針灸,讓你痛一下,爽一下。
在這種淺層感受之后,你還會有種刮骨療毒的酣暢淋漓。
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就是他把很多深刻的隱喻,藏進了臺詞細節(jié)里。
比如高志壘送外賣在橋上翻車了,車后座的魚掉到地上還活著,蹦跶著跳進了蘇州河里。
他和顧客通電話時“跳下蘇州河的魚”引發(fā)全場爆笑。
這是句很值得玩味的臺詞。
對于高志壘來說,今天倒霉極了,但對于那條魚來說,今天卻是重獲新生的一天。
人世間的歡喜和哀愁往往是平衡的,有多少人笑,就有多少人哭。
郭德綱的段子里也有類似的表述。
泰坦尼克號撞冰山沉了,對船上的達官貴人絕對是災(zāi)難,但對廚房的龍蝦來說,絕對是生命的奇跡。
再比如,高志壘的同事小孫,名叫孫奮斗。
“孫奮斗,奮斗的孫子”,一句戲言卻一語成讖。
一開始孫奮斗靠內(nèi)卷卷走了高志壘,但沒過多久他就也被新人給卷走了。
兩個競爭對手其實同病相憐,都是“奮斗的孫子”。
還有外賣站長和高志壘爭吵時說出的那句“不是你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嗎”。
多少人聽到這句話會起雞皮疙瘩,心里涌起難以言說的滋味。
高志壘送外賣,明明是顧客把地址寫錯了,他卻要為了避免差評被迫道歉。
多少職場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平白無故成為了背鍋俠?
高志壘被黑中介騙了3萬塊,他本來要教育黑中介,結(jié)果中介通過窄門逃之夭夭,高志壘卻卡在了鐵門中間。
曾經(jīng)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是可以從容穿過去的。
如今歲月的摧殘下,他得了糖尿病,起了啤酒肚,只能卡在時代的縫隙里。
黑中介一句“卡住了吧”,真是一語雙關(guān)。
還有電影中那句“脫下了孔乙己的長衫,但還沒成為駱駝祥子”更是嘲諷度拉滿。
多少趾高氣昂的年輕人,張嘴閉嘴都是“大不了回家考個公務(wù)員”、“大不了找個有錢人嫁了”、“大不了去送外賣”。
等他們經(jīng)歷過社會毒打后,一扭頭才發(fā)現(xiàn),當初自己用來保底的賽道上,也早已擠滿了人。
去不了的未來,回不去的曾經(jīng),此時此刻不再年輕的我們,和影片中的高志壘有啥區(qū)別?
04、
三場車禍
影片中有三場車禍戲,給皮哥留下深刻印象。
一場是老摳被撞,死里逃生,拿了一萬五的賠償,還自嘲財運來了擋不??;
一場是高志壘騎車下坡撞翻了三輪,一車“古董”折價,賠了對方近5000元。
一場是高志壘最后爭奪單王時,被車撞得頭頂見紅,帶血完成了絕殺。
但凡在城市里生活過的人,都親眼目睹過外賣員在街頭巷尾橫沖直撞的場面。
背后的原因,就是外賣平臺的算法在作祟。
外賣員能最快多長時間完成送單,一個月能接到多少差評扣多少錢,一個外賣站點做到天花板水平的月收入也無法超過2萬元,這些條條框框都是算法算出來的。
外賣員就是被算法規(guī)訓(xùn)的群體。
他們?yōu)榱速嵏嗟腻X,只能劍走偏鋒。
闖紅燈、逆行、抄近道就是他們對抗算法的方式。
但人終究戰(zhàn)勝不了機器,最后車禍頻發(fā)就是這場人機大戰(zhàn)的結(jié)局。
追根溯源,我們當然應(yīng)該譴責外賣平臺的不近人情。
但僅僅止步于此,又還不夠深入。
事實上徐崢真正想探討的,是人類社會被體制化的悲哀。
《肖申克的救贖》里,老布在監(jiān)獄待了一輩子,出獄后已經(jīng)無法適應(yīng)現(xiàn)代社會生活。
他連上廁所都要向上級請示,恢復(fù)自由身反而是一種折磨。
最終他上吊自殺,死因就是被體制化了。
《逆行人生》要探討的核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只是外賣這個行業(yè),我們整個社會都快被大數(shù)據(jù)創(chuàng)造的系統(tǒng)奴役了。
高志壘本是公司骨干,為了規(guī)訓(xùn)打工人,他設(shè)計了一套算法系統(tǒng)用來考核員工。
他還留下一句名言,“要尊重算法”。
結(jié)果最終自己吃了回旋鏢,自己也被這套算法給淘汰了。
離開大廠后他進入了外賣行業(yè),表面看是逆行人生,讓我們感受到了闖過人生坎坷的勇氣。
但本質(zhì)是從一個牢籠,進入到了另一個牢籠,被奴役的本質(zhì)沒有改變。
悲觀地說,人類社會之所以能運行幾千年,就是形成了一套以效率為先的算法系統(tǒng)。
這套系統(tǒng)是把雙刃劍,帶來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把人異化為工具。
區(qū)別無非是,一個是大廠里被打磨到锃光瓦亮的螺絲釘,一個是外賣站點無人問津的邊角料。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內(nèi)卷的本質(zhì)——
大家都被困在算法里卡住了,包括制定算法的人。
最近幾年流行的佛系和躺平,表面看是一種不思進取,實際上是對時代洪流的無聲抗爭。
外賣員被迫成為了這場戰(zhàn)役的排頭兵,而倒在車禍里的人,不經(jīng)意間成為了算法機器里的殉道者,如飛蛾撲火般絢爛多彩。
影片結(jié)尾,表面看高志壘通過研發(fā)路路通小程序迎來了逆襲的機會,實際上他設(shè)計的小程序本質(zhì)上還是那一套算法。
“用的人越多越精準。”
他解開了脖子上的繩索,又把繩索套在了別人頭上。
影片到這里戛然而止,留給大家思考。
你可以看成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結(jié)局,也可以看成下一個悲劇的開始。
這里的留白恰到好處。
05、
票房破5億,只是個開始
最后,從《逆行人生》能看出徐崢的號召力。
他找來了《人世間》里的丁勇岱 和黃小蕾 ,《狂飆》里的老默,憑《繁花》爆火的辛芷蕾 ,還拉來了半個喜劇圈的人。
有賈冰、王驍,《喜劇大賽》里的馬東 、周鐵男 ,《戲劇新生活》里的吳彼 ,甚至還把于和偉 請來客串。
這么多大腕兒聚會,他完全可以拍一部“圖一樂”的輕松喜劇大賺一筆。
但他非要拍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冒犯”觀眾,也顛覆自我。
光這份勇氣已經(jīng)值得尊重了。
更何況影片本身的完成度足夠高,淺層、深刻都給觀眾提供了足夠的理解通道。
拍得真實但不壓抑,有深度但通俗易懂,是當下電影市場稀缺的好作品。
《逆行人生》上映首日,拿下排片、單日票房、觀影人次三個第一。
目前業(yè)內(nèi)預(yù)測票房為5億,不過皮哥相信,這只是個開始。
隨著影片口碑逐漸釋放,影片會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
徐崢也別著急,好戲才剛剛開始。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